《百年追尋》連載(51萬字)五十六 2024年 1月 24 日 第 216 —220 頁 第3章 12名正式代表與1名列席者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,出席者13人,包括正式代表12人,列席者1人。在那個時代,這個班底的文化程度不算低,曾經留學日本的4人(李漢俊、李達、周佛海、董必武),出自名牌大學的4人(張國燾、劉仁靜、陳公博、陳潭秋),畢業(yè)于師范學校的3人(毛澤東、王盡美、包惠僧),秀才1人(何叔衡),中學生1人(鄧恩銘)。而且,除了毛澤東等人以外,有一半以上的人熟練地掌握一至兩門外語。 1、李漢?。菏欠竦谝粋€提出建黨 由于許多往事已淹沒,只能像記流水賬般說說李漢俊的大致情況。1920年5月,陳獨秀和李漢俊等人組織成立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。8月,陳獨秀和李漢俊等發(fā)起成立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。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,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發(fā)起組織和聯(lián)絡中心。11月,陳獨秀應孫中山之邀去廣東擔任教育廳長。上海黨的早期組織則由李漢俊代理書記,并主編《新青年》。 中共內部斗爭在剛成立時就開始了,這很正常。共產黨的主張尖銳,黨內斗爭也尖銳。一大前的內部斗爭主要表現(xiàn)在陳獨秀與李漢俊之間,而且涉及到經費。維經斯基在上海時,經費由他提供,維經斯基回國后,經濟困難。李漢俊寫信給在廣州的陳獨秀,要他囑咐新青年書社墊點經費,陳獨秀沒有答應,于是二人開始鬧矛盾。 1921年3月,陳獨秀草擬了一紙黨章草案,寄給李漢俊。關于黨的組織,陳獨秀主張采取中央集權制;關于工人組織,主張組織產業(yè)工會。李漢俊不同意這份草案,指責陳獨秀要實行黨的獨裁,他主張地方分權制,對于工人組織,則主張先組織職業(yè)工會。 李漢俊根據自己的意見,也擬了一個黨章草案,寄給陳獨秀。陳獨秀看了后非常氣憤,一面寫信和李漢俊打筆墨官司,一面寫信給李達反對李漢俊。李達覺得,黨剛剛發(fā)起,就這么幾個同志,就鬧起分裂,未免太不像話,就周旋于兩人之間,力圖彌合裂痕。李漢俊余怒未息,不肯代理書記,把黨員名冊和文件交給李達。這樣,第一任代理書記自動下臺,李達繼任為第二任代理書記。 建黨初期就存在著“民主”與“獨裁”之爭,結果是主張“獨裁”的陳獨秀占了上風,而這個“上風”并不是討論的結果,甚至也不是斗爭的結果,是陳獨秀利用威信強加于人的。 陳獨秀任廣東省教育廳長后,上海支部工作由李漢俊負責。各地派出代表來上海開會,由李漢俊逐一通知。錢不湊手,他從《星期評論》刊物中拿出費用,寄給代表做路費。 在建黨問題上,李大釗和李漢俊是兩大功臣,許多文章只提李大釗,有點不公平。應當說,北方受李大釗影響,南方主要受李漢俊的影響,參加一大的13人中,就有5個湖北人(董必武、陳譚秋、李漢俊、包惠僧、劉仁靜),也說明李漢俊功不可沒。 薛文淑生于松江府婁縣修竹鄉(xiāng)雇農家庭,13歲跟戲班老先生學藝,隨戲班到廣州時認識了李書城。1920年春隨戲班流落到上海,李書城收留了她,1921年春,她嫁給大她24歲的李書城。新房在108號樓上,隔成前后兩間,前面會客,后面為臥室。樓下兩間,前面的房間是警衛(wèi)梁平和廚師廖師傅的臥室,后面是廚房。 李漢俊與李書城住在一起。李書城帶著警衛(wèi)去湖南忙軍務,李公館只剩李漢俊、薛文淑、廚師、娘姨和年幼的李聲韻。這時薛文淑在博文女校上學,廚師和娘姨不識字,經常有朋友來找李漢俊,薛文淑從不過問李漢俊和那些穿長衫、西裝的朋友們談什么。 1921年7月23日星期六晚上,中共一大在李公館召開。本來北京大學暑期旅行團正駐在博文女校,倘若在那里開會,當然會有許多方便。不過,在一大會議代表里有兩個外國人,一個共產國際派來的荷蘭人馬林,一個是赤色職工國際代表俄國人尼克爾斯基。兩個外國男人,進出一所女子學校,容易引起密探注意。 《百年追尋》連載(51萬字)五十六 2024年 1月 24 日 第 216 —220 頁 12名正式代表與1名列席者 |